“我们实行的是计划性生产模式。由于不同材质的交货周期不同,在生产上存在前后节拍不一致的问题,因此楷模定制更强调‘配套节拍’,也就是说生产周期长的提前安排生产,率和周转率。”
——楷模定制制造总监 林国贵
生产规模庞大,定制配套齐全
楷模集团位于中国“家具之都”东莞厚街,旗下拥有楷模、大普、拿铁、楷模100、圣萝莎橱柜等20个家居品牌。目前,整个楷模集团拥有13间大型工厂,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其中,与定制相关配套的工厂有八间,生产产品涵盖家具、家纺、软装、五金、童装等。
识时务者为俊杰。近两年来,定制家居爆发式的增长以及可预见性的未来市场空间,让很多企业都想方设法搭上这趟快车,跨界转型者不在少数,楷模定制亦是如此。在楷模定制制造总监林国贵看来,从成品家具延伸至定制家居,相对于其他领域跨界定制门槛没那么高,关键在于如何将个性化需求变现成工业产品。而定制家居相对成品家具,它的优势在于:成品家具属于单品销售,先推出产品,再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容易造成库存高企,资金断流;而定制家居是订单生产,既能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而且库存低,资金回流快。
2018年4月,林国贵走进了楷模定制,他笑称自己也是个“跨界者”,从家具软件项目管理跨行进入定制家居生产制造管理领域,也正是先前这样一份经验,让他对定制信息化管理轻车熟路。他的加入,给楷模定制带来新的变化:其一,在前端设计呈现上,楷模引进了同行业内较为先进的设计研发软件,实现快速成图;其二,在后端大数据管理和柔性对接上,楷模定制通过与东莞本地软件公司合作,运用新的工厂系统作为前端与工厂连接的桥梁。
实行计划性生产,做好“配套节拍”
在生产上,林国贵觉得成品与定制之间差异性还是相对明显:成品家居生产计划一般以周或月为单位,整个生产过程基本上是相同规格的工件在产线上流转,属于同一批次;而定制家居生产属于揉单生产,按订单做计划,板件大小参差不齐,生产过程不一致,这是一点。另外,成品家居只要按规定时间入库基本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定制家居如果延期入库问题则相对严重,因为每件产品之间的衔接性强,环环相扣。
针对这些问题,林国贵提到:“我们实行的是计划性分类生产的模式。由于不同材质的交货周期不同,在生产上存在前后节拍不一致的问题,因此楷模定制更强调‘配套节拍’,也就是说生产周期长的提前安排生产,生产周期相对较短的后期再进行开工生产。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同步到仓,提高仓库的利用率和周转率。”
除了制造生产计划,还有原材料采购计划,定制产品大部分是专人负责,按单采购,定时清查计划库存产品是否在安全库存内,如果低于安全库存则需要即刻补仓,保证原材料供给充足。对于产品的管控,楷模定制也追求十分完美,单单产品错漏件检查这道工序,楷模定制就设置了四道关卡,包括PDA扫描分捡、试装检验、包装前扫描点数以及包装过程分包点数。
林国贵谦虚地表示:“从成品转型做定制,前端经销的设计师设计能力没有那么强,或者对定制理念理解没有做得那透,但是定制产品所强调的收口我们做得严丝合缝,包括和客户前期沟通十分充分,这也是我们的客诉率和漏件率极低的重要原因。”
整体生产布局进行改造升级
众所周知,成品家具多数停留在标准化流水线和信息孤岛阶段;而定制家居对前后端信息化要求更高,强调标准化工艺+柔性化生产,这也是定制家居的难点所在。
2019年,楷模定制将对整体生产布局进行改造升级,把原先的柜体、油漆、门板等生产线分开独立运行,生产结构和线路进行新的调整和重组:第一是智能原材料配送仓,早期先按照分类堆放由叉车配送的方式进行布局,后期将考虑上“智能原材料配送仓”应对小批量多花色原材料配送任务;第二是智能物流生产线,待料区加入了智能数据的监控,检验前一道工序产出数量能否满足下一道工序的负荷;第三是自动油漆喷涂线,通过重金引入德国先进的自动喷涂线,实现人工喷涂转为机械臂自动喷涂;第四是智能包装,区别于同行的纸皮包装,楷模定制家居将运用天地盒包装,提高产品的包装外观和包装质量;第五是智能仓库,它会根据物流的线路或区域进行统计、分类,智能的运算出所需要出货分类存放在不同货架的产品同时通过智能运送还将货物运送到出货口,提高整体的出货效率。
如今,定制家居企业都在争相拥抱“工业4.0”时代。在林国贵看来:“定制家居要真正实现工业4.0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不久将来一定会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融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实时需求,能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参考,体现出信息的先导性和前瞻性。”
目前楷模在定制部分的生产产能达到1.5个亿,经过2019年生产布局的全新调整,预计能达到4个亿。对于未来楷模定制是否有对外扩张版图的打算,林国贵回答道:“现阶段,我们在悉尼、越南等地已经建立了若干直营店和加盟店,未来达到一定规模目标后,我们会考虑在这些国家建工厂。”
文/郑晓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