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楷模所提倡的家文化和感恩文化的氛围中,公司团队凝聚力、自律性非常强。另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弥补制度所带来的工作分工漏洞,避免工作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
——楷模集团董事长 徐国芳
将家文化、感恩文化贯穿于企业文化中
一个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将决定企业未来的方向,决定企业能走多远。从成立至今,楷模集团在行业深耕十多年,受到越来越多经销商的追逐。一直以来,楷模集团将家文化、感恩文化贯穿于企业文化中,尊重与感恩每一位与楷模集团相持相扶的伙伴。不论是企业经销商还是公司内部员工,只要回到公司都把它说成“回家”,楷模就是他们的家,一个温情和规矩并存的大家庭。
在模式及培训管理上,楷模导入了方针管理的政策,并设立了业内有名的“楷模管理学院”。楷模学院培训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销售能力,而是所有的内务整理、培训都是采取军事化管理,例如自备餐具、封闭式培训、方块式叠被等等,旨在从小事做起,培养学员的自律、独立动手、服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在楷模可以看到,每次会议期间的用餐,大家都是自己动手,用完餐后都是员工自觉进行清理。
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企业必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据了解,徐国芳董事长每年都会抽出一两天时间给员工上课,在楷模集团员工眼里,徐国芳董事长是一位有民族责任感的人,经常在不同场合跟大家强调,人要有梦想,要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生价值。
因此,楷模不仅要培养员工能说话、能做事,更要培养员工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孝顺父母,忠于国家的人。员工既然愿意选择楷模的平台,那么楷模就会对其负责。楷模内部有句话叫做“你交给楷模三年,楷模还你一辈子”,其中蕴含着深刻道理,这体现了楷模员工对于这一平台有着强烈的归属感。
选贤任能,推行“飞鹰计划”
与大部分企业一样,楷模用人标准为选贤任能,考核的不仅仅是个人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习力。徐国芳认为:“当企业突飞猛进地发展时,充足的人才储备能够避免因组织扩展而产生超负荷运转,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等各个部门工作不会因为人员不足而顾此失彼。家具行业未来的人才储备一定是高学历、高专业、高素质化的,这样才能对公司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不能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很可能会面临因人才稀缺而增加企业负担,甚至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出现。”
而建设人才梯队,需要构建人才梯队模型。楷模集团在人才资源储备方面分为内部竞聘以及外部人才引进两种。在不同职位类别以及不同岗位上建立人才库,例如市场部人员,一部分会通过直营系统内部竞聘的方式进入品牌事业部,另一部分则通过猎头公司或者校招等渠道,进入企业后备人才库。
凡是在楷模工作的员工,不管在哪个部门系统,都有对应的培养计划,这一计划被称为“飞鹰计划”。飞鹰计划里面的成员,上至部门总监,下至基层员工,人数占集团总人数的20%左右。每年分为两个学期,并且通过修学分的方式进行考核验收。培训内容囊括传统文化、营销理论、销售实战、逻辑思维等方面,旨在培养员工认知能力以及思维格局。
据介绍,楷模也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政策,学习成果的优劣将直接与绩效考核挂钩,甚至职位的晋升也与之分离不开。此外,公司还成立了专项学习基金,表现优异者将会得到外出深造的机会。
打造狼性团队,讲究务实作风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潜移默化中能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在楷模所提倡的家文化和感恩文化的氛围中,公司团队凝聚力、自律性非常强。另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弥补制度所带来的工作分工漏洞,避免工作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
楷模集团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我们不流于形式,而是实实在在地践行。例如在营销培训方面,我们需要打造团队狼性,所有培训机制的建立便都会围绕这一目标。像每年的3月收心大会,9月的秋季千人大培训等,企业文化都得以体现。同时楷模管理倡导务实文化,在平时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带领员工做事。”
企业发展的背后是团队,团队的背后是文化。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目标一致才会有共同的梦想。楷模家人始终将“树百年楷模,创一流品牌”作为共同追求的目标。楷模一直希望成为员工和经销商可以终身依赖的企业,实现同频共振,力争在行业铸就楷模形象。
文/郑晓芸